一张写满孩子姓名的彩色孔雀图画、一次小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一个承载物理知识的小实验,3个教室里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模式。7月6日,安庆师范大学电子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萤火之力”科普教育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里7位成员被分为3组,采取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方式辅导位于岳西县毛尖山乡积美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助力推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绘画折纸美育要从娃娃抓起
“先画一个圆圆的脑袋,再给脑袋安装两个黑色的耳朵。”在小朋友们要求下,团队成员、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20(1)班的汪自瑞带领小朋友们拿起彩笔开始手绘大熊猫。他一边向孩子们介绍着大熊猫的外貌特征,一边查看小朋友们的绘画情况。
将白纸对折后打开,在纸张上方折出一个三角形,沿着三角形两条边向上折叠,不出一分钟一只纸飞机就出现在汪自瑞和小朋友们的手中。储文芯、储姗姗、储佳怡……小朋友们笑着拿起笔在飞机里冠上自己的姓名后,在教室里排成一列,将自己的专属小飞机放在嘴边呼气,希望它能飞得更高更远。
集绘画、折纸等技艺于一身的汪自瑞成了幼儿园孩子们的“好朋友”。“小朋友们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群体,我们要走入她们的世界,才能理解她们的思维。”这是汪自瑞受到自己小侄女“锻炼”后总结出的“秘诀”
科学开展课程辅导夯实学生课程基础
“哥哥教我写数学题目,我遇到困难时,哥哥会耐心地教我两遍。”四年级的学生储雅淇拿着自己的书包早早地来到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教室里写起了假期作业。家里只有一个不满一周岁的妹妹,没有同龄的小朋友让储雅淇感到十分孤单,“我喜欢和其他学生共同学习的气氛,也喜欢和哥哥姐姐们在一起的时光。”
安排作业、课后检查、错题讲解……一道教学“流水线”工程在小学课程教育的教室里展开,检测出学生们的薄弱点后再对症下药。执笔在草稿纸上演算的同时留心观察着学生的反应,团队成员、通信工程专业(2)班的宋宇接连两天为同一名学生辅导功课。“经过作业检查,学生们语文阅读理解比较薄弱,数学课外计算有待提高。”他坦言。
纸杯传声在实验中体味科学
你有试过用过纸杯来“打电话”吗?一根棉线、一把剪刀、两个杯子,摇身一变成了无电传声器,积美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三楼教室里的初中学生在支教“小老师”电子信息类专业2021(4)班的康琪带领下开始手工DIY纸杯传声器。拿剪刀将纸杯底部戳个小洞,用棉线连接左右两个纸杯后,将杯身里的棉线打结,康琪向学生们展示纸杯传声器的制作方法。
“纸杯传声器是利用声音震动通过介质传播的原理,我们把所说的话聚集在一个杯子里,通过棉线的震动,声音会传向另一个杯子。”当两名学生完成以杯传声实践后,康琪将初中物理课本里的知识“搬进”课堂,他坦言能够以“小成本”学习“大科学”,将无形的知识变得可触可感,学生们会更印象深刻。
暑期大学生实践团队采取“分类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式,更加有效地增强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和动手能力,对于实现留守儿童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该团队指导老师陈秋生表示不同年龄段需要实行不同的教学模式,希望带领团队在支教过程中开展更多特色活动,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走在培养新时代优秀少先队员的路上。(撰稿:学生记者 李婷 王爽爽 陈秋生摄影:学生记者李婷任森 审核:关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