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复旦大学的曾晓洋教授为我院师生做了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詹文法副院长主持,我院的部分教师、23级电信大类的一百多名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讲座,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集成电路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不仅回顾了集成电路的辉煌历史,还探讨了当前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曾晓洋教授是复旦大学的特聘教授、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同时也是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他长期从事高能效系统芯片研究与开发工作,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0多件;培养了超过100位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为学术界和产业界输送高级创新人才。
讲座中,曾晓洋教授从晶体管的发明开始,详细介绍了集成电路的起源。他提到,晶体管是人类进入电子时代的标志,而集成电路则是电子工业发展的里程碑。曾教授还介绍了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集成电路商业时代的开创,以及中国当今芯片行业的现状。在谈到集成电路的现状时,曾晓洋教授强调了华为公司在中国芯片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指出,华为在芯片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也指出了当前中国芯片行业面临的微电子技术与纳米技术的重重难关,并鼓励师生们要勇敢面对挑战,为中国电子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对于集成电路的未来,曾晓洋教授表示,随着摩尔定律发展趋缓而应用需求急剧扩张,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能效和创新。在技术路线换道机遇期和产业路径换挡发展期,我们有望抓住技术与产业变革机遇,换挡提速发展。希望我们立足于美国 “十年半导体计划”的竞争,抓住微纳电子技术的重大变革机遇,聚焦三大瓶颈问题(集成度瓶颈、能效瓶颈和设计效率瓶颈),探索可替代传统技术路线的微纳电子发展新驱动力。
讲座现场,多位同学向曾晓洋教授提出了自己对芯片前景、专业和学业的困惑,曾教授一一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他鼓励同学们要关注科技前沿,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讲座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曾晓洋教授的讲解,他们不仅了解了集成电路的起源、发展和未来,还深刻认识到了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同学们表示,将以促进国家科技发展为己任,锻炼本领,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撰稿:郑江云 摄影:蔡雪原 审核:詹文法)